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益生菌到底能否“益生”


  近年來,“益生菌”這一新興的健康概念被眾商家納入自己的開發視線,並在市場掀起一股極大的浪潮。尤其是各大乳品企業,紛紛將目光鎖定在“益生菌”這個健康產品亮點上,欲搶得益生菌產品巨大市場的“一杯羹”,相繼推出含益生菌的乳制品或飲料。據統計,2006年,我國乳酸菌飲料市場規模已達25億元,年總產量突破50萬噸,乳酸菌產業規模已超過160億元。近五年,該品類年增長速度高達25%。
  不僅企業爭相研發相關產品,眾多業內專家和科研人員也高度認可其健益生菌康功能和營養價值。一份來自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乳酸菌分會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益生菌已成為國際研究熱點,目前世界各國已發現許多功能菌株,取得大量了科研成果,部分生理功能得到臨床證明並應用。據悉,作為公眾營養改善項目之一,衛生部門已制訂出在食物中添加益生菌規劃,從2007年4月1日開始,陸續在各種食品中添加益生菌。
  記者調查發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各種品牌、各種菌種的乳品或飲料抵抗力,多個品牌的酸奶都在配料中標明添加了的菌群名稱,如“AB100”、“BE80”、“LGG”、“BB-12活性雙歧杆菌”、“龍根B菌”、”雙歧因子”等。而有些廠家更直接標注菌群數量,有的標注每千克20億個,有的則為每千克40億個。
  部分宣傳有誇大之嫌 不少消費者盲目購買
  雖然益生菌備受各方推崇,但是有業內人士指出食慾不好,國內市場的不成熟及標准的不完善致使名目繁多的益生飲料充斥市場,益生菌市場亟待規范。在此同時,國內外商家對其產品功能的宣傳也有誇大其詞的嫌疑,比如益生菌可排毒、預防齲齒、美容、防癌過敏、減肥以及取代抗生素、補鈣、補微量元素、抑制機體衰老等。有關專家認為,一些企業所宣傳的益生菌確實對人體有一定的益處。比如可改善人體的消化吸收,對腸道內的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有幫助預防乳糖不耐症等。但絕非所有功能均能對號入座,益生菌最基本的保健功能依然是調理腸道,有效促進腸內菌群生態平衡。
  對益生菌相關知識的欠缺使不少消費者頗為疑惑。記者隨機采訪了解到脹氣,大部分消費者購買酸奶時會將益生菌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但是並不知道各種菌群之間的區別。“益生菌有改善腸道功能的作用,所以我買酸奶時會看它有沒有添加益生菌,但是對於各種菌群的作用是否像廠家說的那麼好就比較迷惑。所以我一定會選擇知名企業的產品,”市民陳女士表示。
  支招
  喝益生菌飲品有講究
  專家指出,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乳酸菌飲料,其起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在“活”性菌。但是,這些“活”性菌在人體喝了之後,有多少量的菌能存活到進入大腸並定居下來?它的“活”是在什麼溫度、時間段裏能保存下來,就很有考究。
  據介紹,含有益生菌的飲品被人體喝下後,它需經過胃液才能到達大腸,而胃液是一個高酸環境,部分益生菌缺乏耐酸性,難以抵抗胃液的強酸作用,根本無法到達腸道發生作用。那麼,怎樣保證更多的活性菌能“活”著到達大腸呢異位性皮膚炎?這除了要菌種質量外,菌量也是很需要的。目前我國的標准稍低於國際標准。
  其次,益生菌要保持活性,對其保質期、保存條件也是有要求的,否則,即使在出廠時活菌數量達到標准,但在運輸銷售以及儲藏過程中也會打折扣。一般來說,活性乳酸菌飲品的保質期規定最長不超過1個月,時間太長,“活”性將降低;保存溫度應是在低溫,4℃至7℃。

布局市政水利建設 關注管網和水處理



  基建政策傾向“水”
  年初以來,面對經濟增速不斷下滑的局面,政府逐步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9月份,發改委集中審批通過逾萬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另外,2012年以來已安排中央投資908.5億元用於水利建設,較上年增加208億元,達到曆史最高水平。但是從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來看,水利投資增速一般,很多項目因為資金未充分到位而進展緩慢。秋冬季節雨水轉少,正是水利建設的理想時期,四季度基建投資加速汙水處理的預期也讓人對水利投資的提升空間產生遐想。
  中國經過30年快速發展,整體經濟實力顯著提高,但是城市排水系統相對落後,繼多個城市發生水害預警後,社會對城市排水系統重視程度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根據中國《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標准要求,我國城市一般地區排水設施設計暴雨重現期為0.5~3年,重要地區為3~5年,但地理位置不同,設計原理也產生變化,如北京在排水管網建設方面考慮的是抗旱,排水建設較為落後,排水管網密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改造需求十分迫切。
  城市排水亟待完善
  雨水從雨水口流向管道,再從支線管道流向主幹道,最後流向河道蓄水池,這幾個環節包含管道建設、市政配套、汙水處理、信息采集等幾個方面。我國排水的最大問題,主要是管網建設長度不夠。“十一五”期間全國實際新增汙水配套管網僅7萬公裏,不到計劃16萬公裏的一半,這使得原管道負荷量加大,折舊及損毀情況加劇,從而隱性增加了未來投資的壓力。今年《“十二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顯示,“十二五”期間將新建汙水管網15.9萬公裏,未來城市管網建設規模將大大超過14%的年均增速,多地城市雨後危機將促進政府制定更積極的建設政策。
  今年,上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預計全市每年可用於水利建U型溝設和管理的資金約100億元,而成都市年初也啟動實施“北改”工程,《北京市總體規劃2004-2020》規定,將按照分流制排水體制建設和改造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鎮汙水系統。在2013年汛期前,北京市將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城市河道治理和泵站改造,其中泵站改造將投資近30億元,重點對20座立交橋進行改造等,多地政策出台或直接推動管網水泵等基礎設施需求。
  細分行業看管網和汙水治理
  “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其中,各類設施建設投資4271億元,將分別用於完善和新建管網、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升級改造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以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目前我國主要城市的汙水處理率是77.5%,《“十二五”汙水處理規劃》中規定,到2015年城市汙水處理率將達到85%,其中36個重點城市的汙水處理率將達到100%,《“十二五”全國城涵管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對於全面提升我國的汙水處理能力具有很大意義。
  水利建設和政策支持推動管道需求,城鎮化進程帶來的排供水問題和中國水資源短缺現狀,使未來大量的管道輸水系統建設成為必需,預計2011~2020年10年間,全社會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與其他輸水管道相比,PCCP具有適用范圍廣、壽命長、抗震性能好、安裝方便、運行費用低等優點,憑借其安全性和維護成本低的優點獲得政策面扶持,水利建設和政策支持給PCCP管道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