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1日星期日
塑膠袋-塑膠袋也是預硬化處理的硬度指標
測試和研究了opp袋具鋼90塑膠袋0℃淬火馬氏體和900℃加熱450℃等溫淬火粒狀貝氏體在400~700℃的托氏體組織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結果表明,OPP袋後的硬度越高,粗糙度越低,拋光性能越好;馬氏體組織較粒狀貝氏體組織細小,具有良好的拋光性能;當P20模具鋼的硬度HRC為32~38時,鋼的拋光性能穩定。
OPP袋在冶金廠鍛造後,需要進行預硬化處理。分析OPP袋的動力學圖(TTT、CCT)可知,OPP袋在淬火時一般獲得馬氏體+貝氏體的整合組織。較大尺寸的鍛件(直徑大於100mm),淬火時只能得到貝氏體組織。馬氏體和貝氏體於600~650℃時,均獲得托氏體組織。但兩者的組織形貌不同,其性能有所區別。
用德國產Mahr-perthen光潔度儀測定了OPP袋在不同熱處理條件下表面粗糙度,研究了OPP袋具鋼的拋光性能與組織、硬度的關系。
1、表面粗糙度的測量[1]和評定參數[2]
測量表面粗糙度的規定[1]為:
(1)取樣長度(Lc):判別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線長度。規定和選擇這段長度,是為了限制和減弱表面波紋度對表面粗糙度測量結果的影響。取樣長度在輪廓總的走向上量取。
(2)評定長度(Lt):評定輪廓所必需的一段長度,它可包括一個或幾個取樣長度。
(3)基准線:用以評定表面粗糙度參數給定的線。由於確定基准線和基准面位置的方法不同,所以,基准線不一定在基准面上。在國際上和我國均采用中線作為基准線。
(4)輪廓的最小二乘中線(簡稱中線):在取樣長度內,體現幾何輪廓形狀的一條基准線,其位置是這樣確定的:在取樣長度內輪廓各點到中線的偏距平方和為最小。
(5)輪廓偏距:在測量方向上,輪廓線上的點與基准線之間的距離。對實際表面來說,可認為輪廓偏距垂直於基准線,這對確定參數較為方便。
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為:
(1)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在取樣長度內,計算輪廓偏距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輪廓高度相對於一條基准線的離散程度。Ra的測量範圍是常用的表面粗糙度範圍(Ra為0。025~6。3;Rz為0。1~25)。
(2)輪廓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Rz):取樣長度內5個最大的輪廓峰高的平均值與5個最大的輪廓穀深的平均值之和。它適合於評定光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3)最大峰穀高(Rmax)[3]:在5個連續取樣長度內,單個峰穀高的最大值。
2、拋光性能的檢測結果
熱處理工藝對粗糙度有一定影響,從表1可見,整體上來說OPP袋預硬化後具有良好的拋光性。粗糙度達s13~s14a,考慮到Rz、Ra參數的適用範圍,為了表達熱處理工藝、硬度、粗糙度的關系,將表1中1h的數據畫成曲線。
顯微組織觀察表明,在550℃和650℃,1h,均獲得托氏體,但貝氏體的組織顯得比較粗大,而馬氏體的組織為均勻細小的托氏體組織,所以拋光性能較好,貝氏體後的組織粗大是拋光性能較低的原因。700℃1h,均獲得索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拋光性能下降。
中溫時,馬氏體組織的拋光性能比粒狀貝氏體組織好,主要是由於馬氏體的組織中保持著細小的板條狀馬氏體的原有形貌,a相的界面積較大,碳化物的均勻細小地分布在a相基體上,因而拋光性能較好。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